全国报名热线 :

0724-7590288

15927236989

13871306813

产品中心

全国报名热线 : 027-89475189

       联系手机:15927236989

公司地址: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富山村

当前位置 :首页 >产品中心 >畅销菌种

畅销菌种/Medicinal fungi

金針菇

金针菇栽培

金针菇(Flamm ulina vclutipes)属担子菌门伞菌目口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属),又名冬菇、构菌、朴、毛柄金钱菌等。金针菇子实体由细长而脆嫩的菌柄和形似铜钱的菌盖组成,呈乳白色或金黄色,其盖滑,柄脆,是目前人工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金针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而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因此被称之为“增智菇”。金针菇中含有朴菇素,具有较显著的抗癌功能。经常食用金针菇还可以预防高血压,治疗肝炎及肠胃溃疡等疾病。

金针菇是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928年,发明针菇瓶栽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平科袋找培.主要利用木后、棉籽壳、日蔗渣等原料,大大提高了金针菇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近年来利用空调等制冷设备及具他自动化装置人工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光等条件,采用塑料瓶我培法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主要生产国是日木、中中国、韩国等。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金针菇菌丝体是由细长呈分枝状的丝状构成,菌丝灰白色,绒毛状,有分隔。实体从生,菌盖直径1~8cm,幼小时淡黄色或白色,半球状,后逐渐展开呈扁平状,表面黏滑有光泽,在空气稍干燥及有光条件下,菌盖呈深黄色至粟色。菌褶稀疏,白色或淡奶油黄色,与菌柄离生。菌柄中空,圆柱状,硬直或稍弯曲,长3.5一14 cm,直径0.2-0.8cm,菌柄生于菌盖中央,上部肉质,黄褐色,下部革质,表面密生黄褐色短绒毛。孢子近圆柱状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白色,大小为(5~7)mx(3~4)m

(二)生活史

金针菇属双因子控制的异宗接合。每个担子产生4个担孢子,有4种交配型.(AB,ab,Ab,aB)。交配型不同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结合,产生质配,形成每一个细胞有两个细胞核的双核菌丝。双核菌丝成熟后扭结形成原基,并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成熟时,菌褶上形成无数的担子,在担子中进行核配,双倍核经过减数分裂,每个担子尖端着生4个担孢子。金针菇单核菌丝也会形成单核子实体,与双核菌丝形成的子实体小而且发育不良。

金针菇的无性阶段产生大量单核或从杉的初他子。粉孢子在适宣的条件下,萌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并按双核菌丝的发自方式继续生长发育,直到形成担孢子为止。

(三)金针菇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1.营养

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它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坚硬的树木砍伐之后,没有达到一定的腐朽度是不会长出子实体的。金针菇的碳源可以是淀粉、简萄糖、果糖、蔗糖等,人工栽培金针菇以木屑为主要原料。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等也都可用来栽培金针菇,其中棉籽壳的产量最高。如果以木屑为原料,阔叶的软木屑产量较高,而且在使用前露天堆放发酵半年左右效果较好,如果与棉籽壳混合使用会大幅度增加产量。金针菇可以利用多种含氮化合物,其中以有机氮化物最为适宜,如蛋白胨、氨基酸、尿素、牛肉浸膏、麦芽浸膏等。栽培实践中,金针菇一般以麦麸、米糠、玉米粉、豆饼粉为氮源。与其他食用菌相比,金针菇所需的氮素营

养比较多,是一种喜氮的菌类。金针菇对磷、钾、镁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栽培时应适量加入。金针菇属于维生素B1、维生素B2天然缺陷型,如果培养料中缺少维生素B1、维生素B2,菌丝生长减缓,粉孢子数量增加。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麦麸和米糠,就可以满足金针菇对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需求。

2.温度金针菇较耐低温。金针菇的孢子在15~25C时大量形成并容易萌发,菌丝能在4~34C的范围内生长,适宜温度为22一240C,菌丝耐寒性强,但不耐高温,温度超过35C时菌丝枯死。在自然条件下,夏季高温季节菌丝长势弱,容易形成粉孢子;秋末气温下降之后,菌丝才开始迅速生长。子实体形成所需的温度是5~19℃,子实体分化后,在320C范国内能够生长,6~14C为适宜温度。

3.水分,湿度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70%。子实体形成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5%。

4.空气金针菇是好'气性真菌,通气不良将抑制子实体生长,在催蕾阶段要供给适量的氧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在子实体形成后,菌盖的直径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变小,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时,菌盖的发育会受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时,不会影响菌柄的发育,相反,菌柄生长会加速,而且,菇的总重增加,但二氧化碳浓度一般不应超过5%。因此,在子实体形成后,人们为了获得优质的金针菇子实体,往往控制氧气进入量,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从而达到抑制菌盖伸展、促进菌柄伸长,获得优质金针菇的目的。

5.光照金针菇菌丝体生长不需光照,菌丝体在黑暗下生长正常,同时,在黑暗下金针菇的原基也能形成,不过光照下原基形成数目比黑暗下多得多,子实体的发育也需要微弱的光照,并诱导子实体朝着光源方向快速生长。没有光线,只能形成幼小的原基,只有菌柄伸长而不形成菌盖,因而光线是子实体成熟所必需的。但强光照使子实体容易开伞,菌柄变短,而且菌柄基部容易变褐色。因此,子实体生长阶段,一般采取遮光措施或采用微弱光,使子实体色泽变浅,呈黄白色至乳白色,还可以抑制菌柄基部绒毛的发生和色素的形成,以保证金针菇的质量。

6.酸碱度金针菇需要弱酸性培养基,金针菇在pH值3~8.5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5.5~6.5;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以pH值6左右为宜。将培养料pH值调为6,可以促进菌丝生长,缩短栽培周期,并可提高产量。

(四)品种

(1)金黄色品系较耐高温,对温度适应范围宽,菌丝生长适温22~24C,原基分化适温10~14C,子实体生长适温是8~12℃。

(2)白色品系不耐高温,菌丝生长适温18~25℃,原基分化适温10C,子实体生长适温6~9℃。超过15℃时,易发生病害,超过18℃,子实体难以形成。

(3)浅黄色品系对温度的需求介于金黄与白色品系之间。

二、栽培方法

1.菌种的制作金针菇一级菌种制作过程与其他菌种相似,这里不再介绍。主要介绍二三级菌种制作过程中区别于其他菌种的特点。

(1)二、三级菌种的配方:金针菇二、三级角种的配方相同(含水量均为60%一65%):

①阔叶树木屑73%,蔗糖1%,细米糠(或麦麸)25%,碳酸钙1%。

②棉籽壳78%,蔗糖1%,细米糠(或麦麸)20%,碳酸钙1%,木屑40%,棉籽壳36%,玉米粉10%麦麸10%,硫酸镁1%,糖1%,石膏1%!过磷酸钙1%。

(2)装瓶、灭菌、接种按常规

(3)培养,将接种后的菌种瓶(袋)置于23C黑暗的培养室中,菌丝尚未布满培养料表面时,每天都要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和料面状况,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接种时可能带人培养料中的杂菌孢子很容易萌发生长,若不及时剔除,杂菌一旦被金针菇菌丝覆盖,很难区别,必然会影响菌种的纯度。凡是染上杂菌的菌种,一定要及时淘汰,否则将给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一般二级种30~40天可长满菌瓶,而三级种25,-30天长满瓶。

2.金针菇栽培工艺流程金针菇栽培工艺流程归纳为:培养料配方一拌料、装袋、灭菌一接种、养菌栽培管理。

(1)配料:培养料配方(%)如下:

①豆秸屑68,麦麸20,玉米粉9,糖1,石膏粉1.5磷肥0.5。

②硬木屑(必须经过2~3个月的风吹日晒和自然发酵)60,玉米芯10,麦麸20,玉米粉8,蔗糖1 石膏粉1。

③木屑(需用疏松阔叶树木屑,并经过3~6个月的堆积发酵)70,麦麸25,玉米粉3,蔗糖1,碳酸钙1。

④棉籽壳68%,麦麸17%,玉米粉10%,石灰1%,糖1%,硫酸镁1%,石膏1%,过磷酸钙1%,

在众多的配方中,以棉籽壳为主料时金针菇产量最高、采收的潮数多、金针菇菌盖厚、菌柄长、不易开伞金针菇属于喜氮菇类,在一定范围内,金针菇的产量与培养料的含氮量成正比。

同时金针菇的产量与培养料的通气性有很大关系,这点与其他菇类有明显区别。疏松的木屑因空隙大、透气好,栽培金针菇比硬实的木屑产量高。因此,对于栽培金针菇来说,培养料的配方除满足营养要求外,还必须注意到培养料的透气性。

(2)拌料、装袋、灭菌按比例称好各种原料、混匀,可溶于水的原料溶于水中随水加入,边加水边混匀,培养基的含水量均为65%~70%。栽培金针菇一般采用18cmX36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拌好的料要求当天装完,先将袋底边角用料填实,边装边压实,培养料装至塑料袋高度的一半时,用直径2cm的锥形木棒打一接种孔,加3cmX3cm颈圈后用棉塞封口。不要让棉塞接触到培养料,以免棉塞吸湿引起杂菌污染。

灭菌时菌袋不要重叠排放,最好使用灭菌筐,这样料袋不受挤压,可保持接种孔的完整。常压灭菌初期火势要猛,应在4 h内达到100℃,维持16h后停火,闷锅12 h后出锅。

灭菌室与接种室间的距离越近越好,在运送灭菌后的袋(瓶)时,使用的工具及环境力求洁净。

(3)接种、养菌。接种时2或3人一组,菌袋应水平放置,袋口用酒精灯、蒸汽或其他热源封住,一人拔下棉塞,另一人用接种铲取菌种并迅速移人料袋内,最好进入接种孔内,然后封口即可,整个接种过程要求干净利落。接种后,轻轻摇动菌袋,让少量菌种进入接种孔深处,这样可以加速养菌过程,一般可以缩短养菌时间10~15天,而且,菌龄比较一致。

养菌室要求洁净、保温、有通风条件,室内可搭5~8层架子,每层高度为50cm.最下层距地面最少30cm。发菌期间室内前期温度应控制在22~23C,后朗降至18C。养菌室要遮光,室内保持洁净无尘,相对湿度小于70%,每天通风1或2次。接种后定期检查,淘汰污染的菌袋,并根据菌丝长势定期调换上下层菌种泣置(一般上层温度高,菌丝生长快,下层则慢)。接种后30-35天可长满袋,再培养5天后菌丝达到生理成熟。

金针菇属于原基发生快的种类,在培养过程中,经常发生菌丝还未长满菌袋,培养料表面就出现大量子实体原基的现象,如果原基出现在菌袋的侧面,则会造成营养的浪费。原基过早出现的原因,一是因为培养温度低于18C,二是由于受到了光线刺激。因此,只要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0---23C,同时注意遮光培养,即可避免上述现象。

(4)栽培管理,金针菇菌丝生长期相对较短,而出菇至收获期相对较长。由于,金针菇菌蕾发生数量多,每袋可以达到几百个,因此,子实体生长期间的管理工作必须十分细致,才能栽培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子实体。目前,我国栽培金针菇的方法较多,按栽培容器可以分为瓶式栽培和袋式栽培两种。袋式栽培以产量高、栽培技术实用而得到大面积推广,袋栽技术包括搔菌法栽培、再生法栽培、直接出菇法栽培和两头出菇法栽培等,这里主要介绍金针菇袋栽技术。

①搔菌法管理技术:搔菌是指将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皮和菌种一起去除的方法,通过菌去掉老菌皮和菌种,培养基表面长出新菌丝,新菌丝生命力强,分化子实体的能力也强,同时,菌柄比不搔菌的更硬挺。所以搔菌管理法能培养出生长整齐、菌柄挺拔、质地优良的金针菇。搔菌必须及时,搔菌时间过晚金针菇发生菇朵减少,产量下降,出菇不整齐:质量下降。据报道,对于800m的菌瓶,晚搔菌1天,减产2.5g,晚搔菌5天,减产5.0g左石。因此,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要及时进行搔菌。

a.搔菌:去掉菌袋的棉花塞和茎环,将塑料袋上端部分完全撑开,接着从袋口处将塑料袋往下卷至距培养料表面3---4 cm处,用铁丝制成的搔菌耙将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皮和菌种一起耙去并弃除,不要将培养料耙除。如果大规模栽培,搔菌方法可以简化,如戴上消过毒的塑料手套,将培养基上的菌块拣去即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搔菌工具在使用前必须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后再使用。搔菌过程中,如发现菌袋染上杂菌,搔菌工具必须重新清洗并灭菌后再使用。

b.催蕾:催蕾是金针菇栽培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关系到金针菇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催蕾好的菌袋产量高、质量也好;催蕾差的菌袋,其后的管理十分困难,不仅产量低,子实体经常柄粗、盖大。催蕾成功的关键是,在适合的温度、水分和通气下,促使菌丝体产生大量的菇蕾。金针菇在5~20℃范围内都形成菇蕾,大量发生菇蕾的温度是13~14℃,温度过低发生菇蕾数量少,温度过高则菌柄参差不齐。

为促进搔菌后原基的形成,培养室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具体的管理方法是:搔菌后将菌袋放在培养架上,马上在塑料袋袋口上覆盖无纺布、纱布、塑料薄膜或报纸等,覆盖物应比培养架长30 cm,宽20 cm,使之覆盖到菌袋上后四周下垂10 cm左右,这样喷水时水不易滴到袋中。在培养室的地面、周围空气和覆盖物上喷水保湿。覆盖物以深色的无纺布效果较好,它具有一定的空隙,既能透气,又能保湿、遮光,可满足金针菇子实体发生、发育的要求。无纺布的规格可根据场地的大小任意裁剪,喷水时;应喷在无纺布的上面,水滴要呈细小的雾状,无纺布上不能有积水,以防止水渗透后流人菌袋中。一旦发现袋中有积水,要及时倒掉,否则子实体不容易发生,而且培养料容易腐烂。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将无纺布浸入水中,浸透后捞出稍加拧干,再盖在塑料袋上保湿,不仅湿度均匀,而且可以避免

水流到塑料袋中的现象。浙江、江苏以及北方大部分地区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也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广东、广西、福建等气温较高的省区不宜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搔菌保湿4~5天后,培养基表面出现一层白色绒毡状物,而且出现琥珀色水滴,这是原基出现的先兆。.琥珀色水滴出现后,要加强通风,增加氧气量。如果氧气不足,会使原基的发生受到抑制。所以,在保持湿度为85%~90%的前提下,以培养基表面不干为原则,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对子实体的正常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C. 菇体的生长:总蕾长满培养科长而后,很快会分化出菌柄和菌盖,即形成子实体。最初产生的子实体数量有限,但随看菌柄的伸长,在菌柄基部发生侧枝,使菌柄数量增加。一般情况下,不是所有的菌柄都能顺利地发育,其中菌柄细发育迟的不能充分伸长。因此,在金针菇子实体发育初期给予一定的低温、通风和黑暗条件,子实体就会生长得整齐,将温度降企4~6C,此时金针菇生长缓慢,但健壮整齐。低温处理的同时要每天揭开妥盖物通风,如果让覆盖物一直盖在菌袋上,菌柄就会参差不齐。但如果通风过度,子实体就会于燥,应当采取覆盖与揭开通风交替进行的管理方式。子实体生长期间基本不需要光线,因此,栽培室应保持黑暗或1.21x的微弱光线。

当菌柄长度达到3~5cm时,进人生长阶段。此阶段子实体的适合温度为6~8C,自然条件下栽培,只要室温保持在4~16C,子实体都可以正常生长。这时要及时将卷下的塑料袋往上提,一般情况下分两次提高。提高后的塑料袋口必须高于子实体5cm左右,否则子实体长出袋口后容易开伞,同时,菌盖碰到覆盖物上的水容易发生腐烂或产生细菌性斑点病。不要一次性将袋口拉直,因为在气温偏高的地区,塑料袋口太高会造成通气不良并导致子实体枯萎或腐烂。栽培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当子实体长至15cm左右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80%,这样,矛实体较干燥,颜色浅,菌盖不易开伞,便于销售和贮藏。

d.第二、三潮菇的管理:第一潮采收后,培养室的温度低于1 5C时,只要将培养料表面的残存菇柄拣除或耙干净,再将塑料袋口卷至离培养基表面2~3cm处,盖上覆盖物,喷水后揭开覆盖物通风。当温度在13C时,3~4天,温度低于13C时,5~6天,培养基的表面就会出现菇蕾。这时要经常揭开覆盖物通风,让菇蕾更多更快地发生,2~3天后,菇蕾全部长出。当采收第一潮菇前后遇到高温时,残余的菇柄数量多而且基部变黑,要将菌柄基部的残余物耙去,即进行第二次搔菌,不要将培养基整层或整块耙掉,否则,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会影响第二潮菇出菇的对间。二次搔菌后一般要7~8天才能出现菌蕾。

第二潮金针菇的生长发育管理方法与第一潮菇管理方法类似:但因为培养基均水分已经减少,所以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地面上喷水保湿及预防覆盖物干噪。同时由于培养料中营养减少,菌盖更易开伞,所以在第二潮子实体生长管理过程中,只在喷水后将覆盖物揭开通气,一般情况下必须将覆盖物盖在培养料表面,以防菌盖开伞。

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第二潮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都较好,第三潮与第二潮的旨理方法类似,但因第二潮之后的培养料已偏干、萎缩,应将培养料表面清理干净后;泡在清水中2~3h,让培养料吸水后再把水倒掉,这样可以保证第三潮菇蕾形或时所需要的水分。

②直接出菇法管理技术: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金针菇栈培方法,即菌丝长满袋后,不必搔菌而直接出菇的方法。不进行搔菌,菌丝未受到伤害;无需恢复生长阶段,可比搔菌法早出菇3~5天,而子实体生育期与搔闲法同,因此裁培周期比搔氧法短。直接出菇法生产的子实体不如搔菌法整齐‘挺拔,但产量与搔菌法相同,而且不易引起污染,成功率高,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栈培管理方法。

对于对金针菇的规格、等级要求不严格的市场,可以采用直接出菇法进行出菇。直接出菇法生产与搔菌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催蕾之前的操作上有所不同。

a.接种:采用直接出菇法栽培,栽培袋中的菇是直接从菌种块上长出来的,因此,菌种块的数量决定了第一批菇的数量。为了第一批菇能获得高产,在接种时,应加大接种量,除部分菌种掉到接种孔中,菌种块应尽量分布在培养料表面,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养菌时间,而且出菇时,菌蕾可以布满料面。

b.催蕾和生长:直接出菇法催蕾的条件与搔菌法一致,不同之处是不用搔菌。当菌丝长满袋后转移至栽培室中,去掉棉塞和茎圈,将塑料袋口卷至距培养基表面3~4cm处,直接在袋口盖上无纺布保湿,催蕾过程与搔菌法一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在适宜的条件下4~5天即在老菌块上布满菌蕾。第一潮菇采收后,必须将培养料上面的菌种块耙掉,倒出,然后再进行第二潮菇的管理。

③再生法管理技术:金针菇具有在菌柄上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菌丝长满袋后,调节温度和光线,诱导培养基表面形成原基。因塑料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原基不断伸长形成细长的菌柄,而未能形成菌盖。待菌柄长到一定数量后,翻折袋口露出菌柄,进行吹风干燥,菌柄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许多细小的原基(侧枝),侧枝不断生长形成大量子实体,此项技术称为再生技术。

a.制袋技术:培养料的配制与装袋过程和搔菌管理技术相同。但必须强调的是,含水量要求达到70%,以利于老菌柄再生时水分的补给;装茎圈时,要把茎圈尽量往下拉,套在距离培养料表面3~4 cm处。茎圈若套得太高,袋内培养基表面.第一次发生的原基数量多,菌柄长得很长,影响商品价值,而且产量不高;若套得太紧,不仅不易接种,而且长出来的菌柄因空间小,通风差,一旦没有及时开袋,就容易烂掉。

b.接种和培养按常规。

C.栽培管理:再生法与搔菌法和直接出菇法的不同之处是要先在袋内培养基表面空间内形成原基。原基形成后,不急于将袋口打开,让原基继续生长,菌柄长到2-一4cm时,将袋口打开,但必须掌握好在员色企计总闪的(训须认)变成褐色之前,白色金针菇菌柄变成淡黄色之前,将袋口打开,否则开袋,体容易腐烂,这是再生法栽培的关键技术。如果菌丝尚未长到袋底,而培养基衣而的子实体已经达到了上述要求,也可以开袋进行培养。但如果培养料表面的子实体稀疏,数量很少时,不要急于打开袋口,否则会因为子实体数量少而影响产量。开袋时将棉塞、茎圈拔除,塑料袋口外折卷至距离料面2~3cm处,把子实体向下压使之倒伏,紧贴培养料表面,如果个别菌柄太长可用剪刀修剪:有的袋中因为棉塞没有塞紧导致菌盖

形成,可用剪刀剪去菌盖。开袋后加强通风,袋口不加覆盖物,使针尖菇逐渐失水而枯萎变成深黄色和黄褐色,然后在枯黄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促进菌柄枯萎的方法有以下3种:一是对于在原培养室内进行栽培的,把翻折后的栽培袋直接放在栽培架的项层,利用项层空间相对,湿度比较低的条件,使针尖菇枯萎;二是在室内放置旋转式电风扇,采用机械吹风的方法加快菇柄枯萎的速度;三是将开口后的菌袋放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将门窗打开,使之形成对流,逐渐使其枯萎。:翻卷袋口后,机械吹风或风力大的地方菌柄枯萎得快,1一2天后,原有的纤细菇柄就干枯变色,但要注意风量不可太大,针尖菇若过度枯萎则容易枯死,再生效果差。因此,最好是微风吹干,一般需要2天时间,气温较低时需要3~4天。空气相对湿度不要太高,如超过90%,仅针尖菇的尖端枯萎,停止吹风后,.又继续恢复生长,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吹风促进枯萎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一80%为宜,同时要掌握好枯萎韵程度,这是再生法成功与否的关键。适宜的枯萎程度的简单判断

方法是:菌柄没有完全发软,用手触摸菌柄有轻微的硬实感即可。通风吹干结束之后,将置于培养架顶层的菌袋移到最底层,在地面洒水,利用底层地面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让枯萎的菌柄上形成密集的菇蕾丛。采用机械吹风和通气吹风的栽培袋,可以在菌袋上覆盖湿无纺布,使无纺布与培养料之间形成一个相对湿度较高的小气候,让接近枯萎的菌柄吸湿恢复,形成菇蕾丛。一般经过2天,枯萎菌柄上就会形成新的、整齐密集的菇蕾。

当菌柄长到3 cm,菌盖直径为2~3 mm时j分两次将卷下的袋口拉直。子实体生长期间的温度、湿度、光线、通气管理方法与搔菌法管理相同。因为再生菇要去除基部的老菌柄,所以在菌柄1 8 cm时再采收,采收后可剪掉3 cm左右的菌柄。采收完第一潮菇后,耙去培养基表面的老菌种及残留菌柄,将塑料袋上端重新套人茎圈和棉塞,培养10~15天,即可产生第二批原基,仍然采取上述方法管理第二批再生的金针菇。第一潮菇采收后,培养基的含水量大幅下降,因此要在塑料袋口覆盖较多的湿布、无纺布,促进菌蕾的再生和再生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如果袋内水分明显下降,可在采收后培养一周,白向袋内加水,让水淹没培养基,3~4h后,倒去多余的水,把棉塞塞上,促使批金针总原基尽快发生。第二批菇从再生到采

收需要10天左右,但菌柄短,闲高人,户品质量都比第一批菇差,培养基也严重收缩。一般再生法裁培黄色金针总川宋收内洲,而自色金针菇一般仅采收一潮。

3.金针菇的分级标准

一级菇:菇形完整,菌盖白色,菌盖直径不超过1 cm,菌盖内卷呈半球形。菌柄长13~16、cm,白色,或2/3为白色、1/3为淡黄色,基部修剪干净不粘连。无畸形菇,无病虫害,无斑点,无霉烂变质及杂质,具有鲜金针菇应有的自然气。

二级菇:菇形完整,菌盖白色或淡黄色,菌盖直径不超过1.5cm,菌盖内卷呈半球形。菌柄长10-18cm,白色,或2/3为白色、1/3为淡黄色,基部修剪干净不粘连。无畸形菇,无病虫害,无霉烂变质及杂质,具有鲜金针菇应有的自然气味。

三级菇:菇形较完整,菌盖白色、金黄色或咖啡色,菌盖直径不超过2.5cm;菌柄长6~20 cm,无明显纤维质感,基部修剪干净。无畸形菇,无病虫害,无霉烂变质及杂质,具有鲜金针菇应有的自然气味。